【原標題:貧困戶建檔要把好監督關口】
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27日舉行的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新聞發佈會透露,我國今年將完成全國貧困戶的建檔立卡工作,切實推進精準扶貧。為貧困戶建檔,提高扶貧的精確性和針對性,在新春佳節到來之際,這樣的信息給貧困群眾暖了心。
  我國一直貫徹“扶貧到村到戶”的原則,20世紀90年代以來探索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扶貧到戶方式:幹部包扶到戶,組織各級幹部與貧困農戶結成“一幫一”對子;實體帶動、效益到戶,鼓勵企業與農戶合作建立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;異地開發、移民到戶,將貧困農戶搬遷到條件較好的地區,實現異地脫貧;組織社會各界對貧困農戶進行幫扶,等等。這些扶貧方式基本可以覆蓋大部分貧困戶。
  但應看到,貧困戶變動性很強,致貧的原因也各有不同,如何適應動態變化,提高扶貧的針對性,還有很多工作要跟上。比如,要弄清楚誰是貧困人口、致貧原因何在、如何針對這些致貧原因進行幫扶、幫扶效果如何等,都需要通過科學的調查研究來掌握。而解決這些問題最關鍵的,是在全國建立起統一的扶貧信息系統,進行動態管理,實現扶貧對象有進有出,扶貧信息真實可靠。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推進全國貧困戶建檔的這一努力正當其時,效果可期。
  我國農村目前仍有近1億人口貧困,加上城鎮貧困人口,數目不小,為這麼多貧困戶建檔,不是一件小事。在建檔的第一道關口,如果工作不夠嚴謹細緻,後面的工作就會非常難做。把好建檔的每一道關口,除了細緻的工作態度之外,完善監督機制、防止非貧困人口“混進來”更為關鍵。近年來,虛假貧困戶問題多次曝光,一些村幹部為了私利將富裕戶冒充報為貧困戶,一些大學生在基層組織開具虛假貧困證明的幫助下騙取國家補助。這些違法行為,不但浪費了納稅人的錢,其背後存在的國家工作人員腐敗犯罪,更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。因此,在貧困戶建檔過程中就要把好監督關口,防止虛假貧困以及背後的權力尋租。
  要完善審核機制。能否切實按照國家的標準,把應該扶助的家庭一個不落地納入檔案,把不該扶助的家庭排除在外,關鍵要把好“入口關”。實踐證明,暗箱操作會導致腐敗。為貧困戶建檔也是如此,如果沒有公開透明的嚴格審核,難免有人會鑽空子。這事兒不能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說了算,要有中立的機構或者人員監督審核,並且做到公開透明,接受瞭解情況的基層群眾的監督。
  要明確人員責任。應明確摸底、登記、建檔、入庫、查詢等各個環節的操作規範和工作人員職責,實現責任到人,保證出現問題能夠查到具體環節,落到具體人員,責任追究到位。這些環節的制度健全了,工作人員就不敢造假。
  要實現動態監管。貧困是動態的,貧困對象“有進有出”,動態監管如果跟不上,還是會出問題。因為,把好審核關可以避免有人鑽空子,後面的其他關口如果鬆懈,一些人還是會想辦法,通過腐蝕拉攏工作人員,謀求非法利益。
  還有一點要註意,貧困也是一種隱私,如何既能保證貧困戶信息在一定範圍內公開接受監督,又能保護個人隱私,這是更高層次的要求。當然,公民的生計是第一位的,如果在目前的條件下不能實現兼顧,隱私權也只好讓渡了。(薑洪/正義網)  (原標題:時評:貧困戶建檔要把好監督關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diovq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